Thursday, March 14, 2013

Peruntukan Hal-Ehwal Islam

 Kerajaan Pulau Pinang di bawah pimpinan Ketua Menteri Lim Guan Eng selalu dicemar sebagai anti-Islam oleh pemimpin UMNO. Akan tetapi, fakta dasar kerajaan jelas membuktikan bahawa agama Islam bukan sahaja terpelihara di Pulau Pinang, tetapi lebih diberi keperihatinan berbanding dengan zaman BN. Peruntukan kerajaan untuk hal-ehwal Islam telah meningkat setiap tahun sejak 2008, dari RM12.5 juta sehingga RM64 juta tahun ini, pertambahan 412%!

Pencapai kerajaan Pulau Pinang mempertahankan hak Muslimin dan Muslimat telah menimbulkan, dengan ironi, bantahan daripada calon Ketua Menteri BN, Datuk Teng Chang Yeow.

Beliau menuduh bahawa Kerajaan Pakatan membuat perbelanjaan melampau dalam hal-ehwal agama Islam yang meningkat melebihi 300 peratus berbanding ketika Pulau Pinang diperintah BN.

Ini menunjukkan prinsip munafik BN di mana UMNO menfitnah Lim Guan Eng kerana meminggirkan agama Islam untuk memancing undi Melayu, manakala pemimpin BN bukan UMNO pula menuduh Lim Guan Eng sebagai terlalu Islam, untuk menakutkan kaum bukan Islam.

Beliau sanggup memperlekehkan agama persekutuan hanya untuk kepentingan politik. Inilah taktik BN selama ini; menggunakan isu perkauman dan agama secara selektif untuk melaga-lagakan rakyat.


Dipetik dari Roketkini DAP

Tuesday, March 12, 2013

喜宴红包



哎哟!才包50令吉!

      奇怪!我以前包给他150令吉,他现在才包100令吉给我!

   最近在互联网上转一对中国新人追讨喜宴红包的丑态,话说这对新人在点算礼金时,发现出席的朋友当中没给红包,而向这位出席者追讨喜金

在中国,有一位老糊涂,带着1200人民币的红包前去恭贺朋友的婚礼,却将礼金错送给了在同一家酒楼办婚宴的另外一家人。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收错礼金的人家坚持不退还这笔送上门来的喜钱。

喜宴的礼金真的那么重要吗?结婚摆喜酒,到底是谁请谁?是结婚的一对新人宴请亲朋戚友,并公告天下,“我们结婚了!”。还是亲朋戚友,再加上一些不太认识的朋友,一起出钱,帮一对新人搞结婚派对。

在现今的社会,对一些经济能力有限的人,接到喜帖是一项压力。到底要根据行情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决定礼金的数目?包少,感觉不好意思或觉得没面子。想包多一些,又没有能力,感觉口袋将破个大洞。甚至有些人因没有能力而索性不去。有一些人的标准就是;你以前包多少给我,我就包多少给你,大家互不相欠。

如果接到的喜帖有印上《礼仪敬辞》,很自然就不会有上述的压力。出席喜宴也感觉轻松了许多。
   
   偶尔,我们还会听到办过喜宴的人大大声的说:“我以前结婚摆喜酒,我还赚钱啊!”。

在现今功利主义抬头的社会,难免会让人们遗忘了传统喜宴的意义而把焦点集中在金钱的细节上。收到小红包,就嫌弃客人,收到大红包,就把客人捧到天上,多敬他几杯酒。笔者认为,社会对喜宴应着重在婚礼的意义,而不是红包里的礼金。

在一场婚宴,新人在众多的亲朋戚友的见证下,结束单身生活,迈向人生另外的一个里程碑。在喜宴上,大多新人会承诺将与另外一半有福同享,有难同担,并向双方父母保证将细心照顾他们的配偶。新人也会向双方父母道谢,感激他们多年来的养育之恩。

出席婚宴,送上红包是祝福新人,希望他们能白头偕老。红包袋里装了多少钱,其实不重要,因为不是来酒楼《买席位》。

主人如果把喜宴的礼金视为宾客所给的祝福,而不是办一场婚宴,却斤斤计较能赚多少钱。这样喜宴就多人情味。

曾笳恩
民主行动党柔佛州州委
09/12/2012

没有父母的华人喜宴



   到底结婚应不应该《请父母》出席?

实上,在华人的传统喜宴,到底是谁请谁?到底是结婚的孩子请父母亲,还是父母亲为孩子办一场婚宴,摆喜酒,宴请亲朋戚友?
     
     因现实时代的变化,功利主义的抬头,社会对传统思想的淡忘及垂弃,促使年轻的一代,甚至长辈们也渐渐对华人传统喜宴的含义感到模糊。
       
   传统的喜帖,都是由父母发出,公告天下自己的孩子结婚的日期,并摆喜酒,宴请亲朋戚友。为了表示谦虚,父母还会以《鞠躬》的字眼发出喜帖。如果父母的双亲,即是新人的祖父母还健在,那么在喜帖上,还会出现《奉严慈命》的字眼以表示对长辈的尊重。在报章上刊登的任何传统结婚启示,都保留着上述的做法。

     如此看来,笔者认为,在华人传统喜宴,孩子根本没有权力选择要不要邀请父母出席,因为这不在孩子的权利范围。父母才是整个喜宴及宴客的主人,要请谁,其实是由父母决定。儿子及新娘只是婚宴的主角之一。千万别以为当天自己及新娘穿得最耀眼,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认为自己的身份最《大》。

      如果孩子认为结婚是他们两个人的事,万事由自己做主,并以他们自己的名誉发出请柬,要请谁,就请谁,不想请谁,就不请谁。这包括;如果想请父母,或想请公公婆婆,那就把请柬交给父母及公公婆婆。认为不想那一位兄弟出席,就不把请柬送上。

     对西方人或某些东方人而言,这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其实,缺乏了以父母之名发出的请柬,或以个人为中心的做法,根本与华人传统喜宴扯不上任何关系。笔者认为,如此的做法,只是发邀请函,邀请朋友出席自己的婚宴派对,没什么特别的意义,也没有留给后代任何值得学习的典范。理论上,他们只是结婚罢了,身为华人,却没有行上华人的传统婚礼。

      很多时候,因为父母经济能力有限,因此婚礼的执行细节都由孩子处理,致使感觉上孩子是婚宴的主人。可是,别忘记:孩子有今天的大喜之日,都是因为有父母,祖父母的爱戴及栽培。

      通常,宾客在宴会结束前,离席时都会向新人的父母说:《谢谢》,然后再向新人说:《恭喜你》。这再次证明一场华人传统婚宴,谁才是主人。

那么如果父母不出席孩子的婚礼,是不是孩子就结不成婚了?也不是。只要想结婚的情侣到婚姻注册局注册,他们就是合法的夫妻。父母不在婚宴现场,也无所谓,只是那场婚宴不是属于华人传统喜宴,而只是纯粹的《结婚派对》罢了。更谈不上有任何尊师重道及传扬儒家思想的含义,也许这只是一个给年轻的男女主角与其朋友狂欢的盛会。

一场华人传统喜宴,听起来简单,办起来却一点都不简单。我们在人生大事的的言行及持有的价值观将会是我们下一代的参考。


曾笳恩
民主行动党柔佛州州委